脈 診
一、 什么叫脈診
脈診又稱“切診”“候脈”“按脈”“持脈”,是醫(yī)生用手指觸按病人的動脈,探察脈象,以了解病情變化的一種方法。
二、 脈診的部位?
脈診的演變,A、關(guān)于脈診部位,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?素問》中曾載有:“遍診法”就是遍布全身凡有脈博跳動的地方,根據(jù)病人的病情需要,而觸按診斷,亦可只按局部動脈,當時(秦漢時代)對脈診就非常重視,成書于秦漢時代的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?素問》說:“善診者察色按脈,先別陰陽”。說明當時的醫(yī)者把脈診當作重要的診察手段。
B、漢代張仲景在《傷寒論》提出包括人迎(頸外動脈)扣(橈動脈)跌陽(足背動脈)的三部診法,但后世均少采用,普遍選用的切脈部位是“寸口”,即切按橈動脈的表淺部位。
三、何為“寸口”、和“六脈”?
“寸口”又稱“氣口”或“脈口”,“分寸關(guān)尺三部”掌后高骨(橈骨莖突)部位為“關(guān)”,關(guān)前腕端為“寸”,關(guān)后肘端為“尺”。這就叫“寸、關(guān)、尺”三部。六脈即:左手“心肝腎”,右手“肺、脾、命(腎)。不能把“三部“、“六脈”機械的看待,臨診時結(jié)合具體病癥,綜合各方面的情況進行分析,才能得出較正確的診斷。
四、為何診脈獨取“寸口”?
1、《素問?五臟別論》曰:“胃者水谷之海,六腑之大源也。五味入口,藏于胃以養(yǎng)五臟氣,氣口亦太陰也,是以五臟六腑之味,皆出于胃,變見氣口”,足太陰脾經(jīng)和手太陽肺經(jīng)相通,實際上手太陰肺經(jīng)亦起于中焦脾胃,脾胃為各臟腑氣血之源,因此全身的臟腑經(jīng)脈氣血情況,都可以從“氣口”反映出來。
2、《難經(jīng)?一難》說:“十二經(jīng)皆有動脈,獨取“寸口”以決五臟,六腑死生吉之法,何謂也?然“寸口”者脈之大會,手太陰之動脈也,手太陰肺經(jīng)之脈,肺朝百脈。
3、“寸口”脈博位顯露,最易“切按”。
五、脈診的方法是什么?
1、切脈取坐位或仰臥位,手臂和心臟近于同一水平,直腕仰掌。
2、對成人切脈,用三指定位,即先以中指按掌后高骨定“關(guān)”,然后用食指按在關(guān)前定“寸”,用無名指按在關(guān)后定“尺”。
3、三指應(yīng)成弓形,指頭齊平,以指腹觸按脈體,布指疏密要與患者的身長相適應(yīng),身材高大的布指以疏,身材矮小的布指要密,小兒“寸口“部位甚短,不容三指以候“寸關(guān)尺”可用一指(拇指)定關(guān)法,而不細分三部。
4、何為“三部”,“九候”?診脈時常用三種不同指力,體察脈象輕用力按在皮膚上為浮取,名日“舉”,重用力按之筋骨重取名曰“按”,不輕不重按到肌肉,肌肉為中取名曰“尋”?!按珀P(guān)尺”每部都有“浮、中、沉”三候,合稱“三部九候”。
5、何為“總按” “單診”
三指平布同時切脈,稱“總按”,是診脈常法,一個手指單按叫做“單按”或“單診”,臨床上“總按”和“單診”常配合使用。
6、診脈多長時間為宜,應(yīng)注意什么?
每次診脈時間不少于五十動(約一分鐘),切按時必須呼吸均勻,平靜,態(tài)度認真,把注意力集中于指下。
六、正常脈象:
一呼一息,脈來四至,脈象緩和有力,從容有節(jié)不快不慢,并隨生理活動和氣候環(huán)境有相應(yīng)的變化,正常脈象有“三個特點”。
1、有“神”即脈象和緩有力。
2、有“胃氣”即脈象節(jié)律一致。
3、有“根”即脈象在尺部泛仍應(yīng)指有力,有一種從容不迫之象。
(門診內(nèi)科 趙本剛)
脈診又稱“切診”“候脈”“按脈”“持脈”,是醫(yī)生用手指觸按病人的動脈,探察脈象,以了解病情變化的一種方法。
二、 脈診的部位?
脈診的演變,A、關(guān)于脈診部位,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?素問》中曾載有:“遍診法”就是遍布全身凡有脈博跳動的地方,根據(jù)病人的病情需要,而觸按診斷,亦可只按局部動脈,當時(秦漢時代)對脈診就非常重視,成書于秦漢時代的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?素問》說:“善診者察色按脈,先別陰陽”。說明當時的醫(yī)者把脈診當作重要的診察手段。
B、漢代張仲景在《傷寒論》提出包括人迎(頸外動脈)扣(橈動脈)跌陽(足背動脈)的三部診法,但后世均少采用,普遍選用的切脈部位是“寸口”,即切按橈動脈的表淺部位。
三、何為“寸口”、和“六脈”?
“寸口”又稱“氣口”或“脈口”,“分寸關(guān)尺三部”掌后高骨(橈骨莖突)部位為“關(guān)”,關(guān)前腕端為“寸”,關(guān)后肘端為“尺”。這就叫“寸、關(guān)、尺”三部。六脈即:左手“心肝腎”,右手“肺、脾、命(腎)。不能把“三部“、“六脈”機械的看待,臨診時結(jié)合具體病癥,綜合各方面的情況進行分析,才能得出較正確的診斷。
四、為何診脈獨取“寸口”?
1、《素問?五臟別論》曰:“胃者水谷之海,六腑之大源也。五味入口,藏于胃以養(yǎng)五臟氣,氣口亦太陰也,是以五臟六腑之味,皆出于胃,變見氣口”,足太陰脾經(jīng)和手太陽肺經(jīng)相通,實際上手太陰肺經(jīng)亦起于中焦脾胃,脾胃為各臟腑氣血之源,因此全身的臟腑經(jīng)脈氣血情況,都可以從“氣口”反映出來。
2、《難經(jīng)?一難》說:“十二經(jīng)皆有動脈,獨取“寸口”以決五臟,六腑死生吉之法,何謂也?然“寸口”者脈之大會,手太陰之動脈也,手太陰肺經(jīng)之脈,肺朝百脈。
3、“寸口”脈博位顯露,最易“切按”。
五、脈診的方法是什么?
1、切脈取坐位或仰臥位,手臂和心臟近于同一水平,直腕仰掌。
2、對成人切脈,用三指定位,即先以中指按掌后高骨定“關(guān)”,然后用食指按在關(guān)前定“寸”,用無名指按在關(guān)后定“尺”。
3、三指應(yīng)成弓形,指頭齊平,以指腹觸按脈體,布指疏密要與患者的身長相適應(yīng),身材高大的布指以疏,身材矮小的布指要密,小兒“寸口“部位甚短,不容三指以候“寸關(guān)尺”可用一指(拇指)定關(guān)法,而不細分三部。
4、何為“三部”,“九候”?診脈時常用三種不同指力,體察脈象輕用力按在皮膚上為浮取,名日“舉”,重用力按之筋骨重取名曰“按”,不輕不重按到肌肉,肌肉為中取名曰“尋”?!按珀P(guān)尺”每部都有“浮、中、沉”三候,合稱“三部九候”。
5、何為“總按” “單診”
三指平布同時切脈,稱“總按”,是診脈常法,一個手指單按叫做“單按”或“單診”,臨床上“總按”和“單診”常配合使用。
6、診脈多長時間為宜,應(yīng)注意什么?
每次診脈時間不少于五十動(約一分鐘),切按時必須呼吸均勻,平靜,態(tài)度認真,把注意力集中于指下。
六、正常脈象:
一呼一息,脈來四至,脈象緩和有力,從容有節(jié)不快不慢,并隨生理活動和氣候環(huán)境有相應(yīng)的變化,正常脈象有“三個特點”。
1、有“神”即脈象和緩有力。
2、有“胃氣”即脈象節(jié)律一致。
3、有“根”即脈象在尺部泛仍應(yīng)指有力,有一種從容不迫之象。
(門診內(nèi)科 趙本剛)